「仁慈」在佛教的术语名「慈悲」。佛教说慈悲,道教说感应,儒家说忠恕,基督教则说博爱。
一、佛教的大慈大悲
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编者按:本节内容有增加,部分来自网络)
二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因观世间众生沉溺欲海,饱受生老病死之苦,从而发心出家求解脱之道。经过十余年的访师求道和潜心修行,释迦牟尼终于证得了解脱生死轮回之无上正等正觉(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之后,释迦牟尼以此无上菩提法化导众生,说法四十余年,直至圆寂,以实践他降生之时即立下的誓愿:“三界皆苦,吾当安之”(《修行本起经》卷上);“此生利益一切人天”(《过去现在因果经》)。佛陀的这一誓愿,体现了佛教关怀众生、利乐有情的伟大的慈悲精神。
按照佛教经典原本的解释,“慈”和“悲”是分别从两个不同的方面来体现佛教对众生的关怀的。慈是与众生乐,悲是去众生苦。如《大智度论》中说:“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慈以喜乐因缘与众生,大悲以离苦因缘与众生。”佛教视“苦”为一切世间法的根本相状,求道修证也就是要脱离此无边之苦海。所以,在拔苦与乐的慈悲精神中,亦以拔苦为根本。佛教的这种慈悲精神,在大乘佛教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扬,甚至被视为佛教的最根本精神。如《观无量寿佛经》中说:“佛心者,大慈悲是。”《大智度论》中则更明确宣称:“慈悲是佛道之根本。”在大乘佛教所崇仰的那些佛、菩萨中,无一不有自己的誓愿,然救世济众则是他们共同的誓愿。此中,尤以地藏菩萨救度众生的誓愿最大、最为感人。据《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记载,地藏菩萨发愿说:“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乐,得至菩提,我终未愿成佛。”(卷上)所以,后人为地藏菩萨所作的对联曰:“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充分表达了地藏菩萨的宏大誓愿。
大乘佛教中有许多救苦救难的佛、菩萨,除以上已提到的释迦牟尼佛和地藏菩萨外,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等也是最受广大信众崇拜的救苦救难的佛、菩萨。应当指出的是,大乘佛教通过佛、菩萨体现出来的这种慈悲精神,并不是让人们通过祈祷去期待佛、菩萨来救度自己,而是要信众按照佛、菩萨的慈悲精神去实践。上述“福慧并修”中的修“福”业,即是要求信众通过对大乘佛法“六度”(六波罗蜜)中“布施”、“持戒”、“忍辱”等修法的实践,以实现利他的慈悲精神。中国的禅宗强调“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和“即心即佛”,认为“自性迷,佛即是众生;自性悟,众生即是佛”,倡导“自性自度”,更是把实践济世利生的慈悲精神视作是否悟得“自性佛”的体现。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它不仅需要有一个各国人民、政府之间的平等相待和互相尊重的国际环境,更需要人人都怀有一颗博大的爱心和同情心。若能发扬大乘佛教慈悲利他的精神,将有助于人类爱心、同情心的养成和增长。
此外,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不单是对人类社会,它也遍及于一切有情之生命,乃至所有无情之山水土石。佛教对有情生命之慈悲,不仅体现于“不杀生”的戒律中,更体现于为救有情众生之生命,可以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在佛典中有大量记载着佛、菩萨为救助有情众生,不惜牺牲自己一切的故事。其中“割肉喂鹰”、“舍身饲虎”等是人们熟知的故事,表达了慈悲利他精神的理想和升华。佛教对无情山水草木的慈悲,则体现为对人类生存环境的良好保护。中国有句俗话:“天下名山僧占多。”中国的佛教寺庙大多建在风景幽雅、环境优美的名山中,而他们对优美环境的保护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我们现代人如能从佛教的不杀生和同情、爱惜一切有情众生之生命,以及积极保护生存环境等慈悲精神中学到一些东西的话,我想对改进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的生态失衡和环境破坏,当会有所裨益的。
古时候有一个和尚,人们叫他做「鹅珠比丘」,这个名字是怎样得来的呢?说来话长,因为这和尚有一次沿门托钵,走到一个富人的家里,这富人正在玩念佛珠,用一粒最大的珍珠准备做葫芦头,比丘托钵化斋,因而珍珠摆下来,去取饭供养,珍珠失落地下,给旁边一只长颈鹅悄悄地吞吃了,富人取饭,供养过比丘,准备再捡起真珠,谁知遍寻不获,此时除了这个和尚之外,别无他人,一定是这和尚拿去了。富人问他,他不承认;骂他也不理,喝道:「野和尚!如不把真珠拿出来,非打死你不可!」和尚说:「骂我也没有拿。打我,也没有拿。我压根儿就没拿你的珠子!」那富人认为他不肯承招,就把和尚捆在树上,用鞭子重重地抽打,打得皮开血流,鹅又摇摇晃晃地过来吃血了。富人打得性起,飞起一腿把鹅踢死了。和尚这才开口道:「珠有了,珠有了!」富人问道:「在那里?」和尚说:「是鹅吃了你的珠啊!如不信,你可以剖开它的肚皮看。」富人把鹅肚子剖开,果然见有真珠。富人说:「和尚!你为何不早讲呢?」和尚说:「我如承认,我还不出珍珠,而且犯妄语戒;我说真话,是鹅吃了,你会将鹅杀死,我要犯杀戒。现在鹅儿是你踢死的,他已经死了,我不妨说出,否则打死我也不讲。因为佛教劝人以慈悲为本,爱护生灵,代一切众生受苦,如果因我而杀害生命,是绝对不肯做的。」
从此以后,全村的人,都拜这个和尚为师,因为不知道他的名字,所以叫他做鹅珠比丘。从这一件事,就可知佛教慈悲及于一切生物,小事观大事,可证明佛教的全仁。
二、不仁 ─ 基督教
基督教认为一切生灵都是耶和华造的,耶和华故意造出种种生灵给人吃的。这样说法,其残暴不仁,恰是孟子所称的君子之反面─小人。小人乐不仁之人处处都表现出斗争和屠杀的思想了。
现在从新旧约中摘录几段斗争和屠杀的事实出来:
(1)马太福音第十章第三十四节:「你们不要想我来是要叫地上太平。我来,并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因为我来是叫人与父亲生疏,女儿与母亲生疏,媳妇与婆婆生疏,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
(2)路加福音第十一章第四十九节:「上帝用智慧曾说:『我要差遣先知和使徒,到他们那里去,有的他们要杀害,有的他们要逼迫。使创世以来,所流众先知血的罪,都要问在这世代的人身上。就是从埃布尔的血起,直到被杀在坛和殿中间撤迦利亚的血为止。我实在告诉你们,这都要问在这世代的人身上。』」
(3)出埃及记第三十二章第二十五节:「摩西见百姓放肆,就站在营门中说:『凡属耶和华的,都要到我这里来』,于是利末的子孙,都到他那里聚集。他对他们说:『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这样说:『你们各人把刀跨在腰间,在营中往来,经这门到那门,各人杀各人的弟兄,与同伴并邻舍。』利末的子孙照摩西的话行了。那一天百姓中被杀的约有三千。摩西说:『今天你们要自洁,归耶和华为圣,各人攻击他的儿子,和弟兄,使耶和华赐福与你们。』」
这样残暴的行为,实在不容于尧舜之世,孟子所谓狷夫,就是现在,如果有这种人,社会上必定大为动乱,为人类所不齿,其大逆不道的行为,必定是难逃法网的,以这种桀纣所不及,盗贼所不为的狂词,和佛教相比,真是有失礼统。我们皇皇帝冑,把这种血腥气的东西,也视为圣经,真是莫大的耻辱!
还有一点,在我们自由国家里是断断讲不通的,祗有在不好的区域里才讲得过去,那就是旧约的新婚姻法:
创世纪第十九章第三十节:「罗得因为怕住在琐珥,就同他两个女儿从琐珥上去住在山里,他和两个女儿住在一个洞里。大女儿对小女儿说:『我们的父亲老了,地上又无人按着世上的常规,进到我们这里来。我们可以叫父亲喝酒,与他同寝,这样,我们好从他留有后裔。』于是那夜他们叫父亲喝酒,大女儿就进去和他同寝,她几时躺下,几时起来,父亲都不知道。第二天,大女儿对小女儿说:『我昨夜与父亲同寝,今夜我们再叫他喝酒,你可以进去与他同寝。这样,我们好从父亲存留后裔。』于是那夜他们又叫父亲喝酒,小女儿起来与她父亲同寝,她几时躺下,几时起来,父亲都不知道。这样,罗得的两们女儿,都从她父亲怀了孕;大女儿生了儿子,给他起名叫摩押,就是现今摩押人的始祖;小女儿也生了儿子,给他起名叫便亚米,就是现今亚扪人的始祖。」
创世纪第二十章第一至十三节:「亚伯拉罕从那里向南地迁去,寄居在加低斯和书耳中间的基拉耳。亚伯拉罕称他的妻撒拉为妹子......亚伯拉罕说:『我以为这地方的人总不惧怕上帝,必为我妻子的缘故杀我。况且她也实在是我的妹子,她与我是同父异母,后来作了我的妻子。当上帝叫我离开父家飘流在外的时候,我对她说:我们无论走到什么地方,你可以对人说:他是我的哥哥。这就是你待我的恩典了?』」
以上二段,皇皇记载诸基督教的圣经里,但是有智慧的人,看出它处处都是矛盾,不过藉此淫词,诱惑世人,以期捣乱世界的秩序吧了!
基督教的斗争、仇孝、屠杀、乱伦,岂不是残暴不仁的狰狞面目?如果说上帝是全知全能的,我在这里,把他的秽史掀开,他也没有办法否认,可见他是无能无知的了:既然说一切人都是上帝造的,那末,我这个和尚也是上帝造的,何以他会造出一个反对他的和尚来呢?由此证明,他不是万能的上帝,而且确确实实是无知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