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7月19日我寺于今日观音菩萨成道日,在大雄宝殿隆重举行普佛法会,现场庄严殊胜,钟鼓齐鸣,在本寺方丈能修大和尚的引领下,法师威仪具足缓步登坛主法,过程中法师的佛号与居士的佛号融为一体成为佛界的天籁之音,最后我寺方丈能修大和尚用佛界圣水洒向大众居士,祈愿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能让大众居士,一生平安,消灾延寿;为世人打开人间善门,除去人间罪恶。
随着佛教忏法的流行及仪轨制度的完善,尤其是明清以来,佛教寺院的法事仪轨基本成为定型,“普佛”也成为一种祝愿、荐亡回向的仪轨。普佛可以分为“延生普佛”和“往生普佛”。延生普佛是祝愿施主福寿康宁、离诸灾厄;往生普佛则是超度亡灵、回向净土。
“普佛”一词来源于隋代信行所创立的三阶教。三阶教将佛法分为普法和别法。所谓普法,即于法不分大小,于人不辨圣凡,普信普敬,不尊此法而斥他法,所以名为“普”;所谓别法,是分别大小乘法和圣贤凡夫,所以名为“别”。信行认为在佛灭后初五百年的正法时期,众生的根机只能学一乘法;第二个五百年的像法时期唯学三乘法,所学各别,所以称为“别法”,全称为“别真别正法”。在佛灭后一千年的末法时期,众生由于根机较钝,具有空有偏见故,如果偏学大乘或小乘,就会爱此憎彼,必然造成谤法之罪,所以第三阶相应的佛法,名为“普法”,全称为“普真普正佛法”。
(责任编辑 宋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