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务公告:
 
 

张又新  张又新,唐宪宗元和状元,著有《煎茶水记》,书中记考大明寺天下第五泉事。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 山 居士。山西太原人,后迁居下(今陕西 渭南东北)。曾致力于倡导创作新乐府,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白氏长庆集》。在扬州写有《与梦得同登栖灵寺塔》名篇。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大诗人,其诗通俗清新,《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有诗《同乐天登栖灵寺塔》,讴歌扬州栖灵寺。

刘长卿  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唐代著名诗家,诗多写政治失意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尤工五言,有五言长城之称,有《刘随州集》。来扬州大明寺写有五言诗《登扬州栖灵寺塔》。

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歌最杰出代表,今存诗 近1000首,有清代王琦注《李太白全集》。李白云游扬州写有名篇《秋日登扬州西灵塔》。 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且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公元701年2月28日(武后长安元年夏历正月十六)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4岁再迁回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却在漫游中度过,游历遍迹了大半个中国。 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理想。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李白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但未得回复。 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 。李白初因才气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阿倍仲麻吕  他是16岁随遣唐使来中国的日本留学生,后因其才学过人, 便留在中国朝廷当官,取名晁衡、朝衡。他能诗善文,与李白十分友善,互有诗文往还。晁衡本想随遣唐使回国,因唐玄宗爱其才,不想让他回国,便令其为唐国回访使去日本。他和藤原清河等一道到扬州邀请鉴真。此后与藤原清河同坐第一船,到达阿儿奈波岛后,因触礁不能前行,没有回到日本。消息传到中国,以为第一船沉海了,李白作诗哭悼说: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诗中洋溢着十分真挚的情谊。后来第一船漂至越南,他和藤原清河死里逃生,几经展转回到长安,继续留在唐国做官。晁衡在唐生活了55年,官至左散骑常侍,安南都护,光禄大夫兼御史中丞,北海郡开国公,食邑3000户,在当时仕唐的外国人中,他的地位是相当尊隆的。他以70岁高龄,逝世在中国。

共有信息【44】条 当前第【7】页 共【8】页 【首 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 页】
扬州大明寺 | 浏览指南|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组织结构图
中国·扬州·大明寺
苏ICP备13038054号-1 扬州大明寺 www.damings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