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
8月16~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吴官正来扬视察,观光了大明寺。
11月1~3日,鉴真东渡成功125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在大明寺举行,日本唐招提寺长老益田快范率团前来参加。
11月2日,经国家宗教局批准的鉴真学院奠基仪式在大明寺北侧举行。
2001年
4月13日~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尉健行一行来扬视察,观光大明寺。
7月,大明寺初级佛学院成立,首届招收僧众学员45人。
8月,能修法师被江苏佛教界推选为江苏省佛协副会长。
10月,能修法师被推选为中国佛协常务理事。
2000年
4月19日,大明寺在鉴真纪念堂前举行鉴真大师像回国巡展20周年纪念法会。
6月14日,大明寺与扬州市外事办公室联合举办扬州鉴真文化节,中日佛教界人士、扬州市有关领导及日本友人100多人参加了活动。
1999年
钟楼、鼓楼落成,赵朴初为之题名。
12月5日,大明寺举行能修法师升座仪式,省内外诸山长老,佛教四众弟子以及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和各界人士1000多人参加了方丈升座仪式。
1998年
4月29~5月2日,以日本奈良唐招提寺第八十二代长老远藤证圆为团长的唐招提寺代表团一行3人、日本佐贺县鉴真显彰会代表团一行28人、以日本厚木市教委会委员长柏木稔为团长的厚木市代表团一行7人、以日本碧波会会长鹤健市任团长的日本碧波会访华团一行123人来扬参加鉴真学术研讨会和鉴真诞辰1310周年纪念法会。
9月7日,由我市佛教协会主办的首届“菩提之旅”静修营在大明寺举行。来自扬州各县(市、区)以及市直四众弟子200多人参加了活动。
11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黄菊来扬视察,观光了大明寺。
1997年
5月16~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雷洁琼观光大明寺。
1996年
10月,由俊成董任团长的日本中日友好奉赞访问团一行140人,在大明寺举行空海大师铜像剪彩揭幕法会。
1995年
3月30~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来扬视察,观光大明寺。
12月28日,栖灵塔竣工,通过验收。
1994年
5月19~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来扬视察,20日下午观光大明寺。
1993年
9月13日,栖灵塔重建工程正式开工。
12月9~11日,由日本唐招提寺执事远藤证圆为团长的鉴真东渡1250周年访华团以日本歧阜市市长莳浩田为团长的日本歧阜市佛教团来扬参拜大明寺,参加鉴真东渡1250周年纪念活动。
1992年
5月,由北京工艺大师用整块汉白玉雕制成的国内第一尊玉佛在大明寺举行开光仪式。这尊玉佛是由香港佛教界人士集资捐赠的,海内外千余僧众及有关人士参加了开光庆典。
6月3日,大明寺住持瑞祥大和尚圆寂,享年80岁。
1991年
4月17~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来扬视察,观光大明寺。
5月6日,大明寺举行栖灵塔重建奠基仪式。全国宗教界人士、诸山长老、部分寺庙住持和僧尼居士以及政府有关领导共200人参加活动。
6月30日,香港南联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前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委员、全国政协常委安子介一行观光大明寺。
10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陪同朝鲜劳动党中央总书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观光大明寺。
11月,以管长泽大道为团长的日本临济宗国泰寺友好访华团一行25人,来扬参拜大明寺。
1989年
2月8日,国家主席杨尚昆一行在扬欢度春节,8日上午观光大明寺。
4月,国际佛教促进会会长、佛光山开山大师星云和尚率台湾弘法探亲团一行25人,回江都探母,并来扬参拜大明寺。
5月,日本和歌山县佛教访问团一行15人来大明寺举办法会活动。
10月,日本东愿寺先代住职大谷莹润功绩巡拜团一行16人来大明寺举办法会活动。
1988年
10月6日,大明寺举办鉴真大和尚诞辰1300周年纪念会。
1987年
3月1日,瑞祥当选中国佛教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
3月18日~20日,柬埔寨主席西哈努克亲王偕夫人莫尼克公主前来大明寺参观。
9月9日,大明寺住持能勤大和尚圆寂,享年88岁。
1985年
8月,由赵朴初题名的大明寺藏经楼落成,该楼系由我市福缘寺藏经楼迁至大明寺复原重建。
10月15日,中国佛协主席赵朴初偕夫人陪同日本清水寺日中友好参拜团一行6人前来大明寺参观考察。
1984年
2月3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肖华上将,在扬欢度春节游览大明寺。
4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主任委员胡厥文观光大明寺。
1983年
5月22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主席李先念参观大明寺。
1982年
3月,国务院行文列扬州大明寺为全国汉族地区重点开放寺庙,江苏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大明寺为省级重点文保单位。
1981年
3月,能勤当选为江苏佛教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会长。
1980年
1月,大明寺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开放。
3月,法净寺恢复大明寺原名,寺额集字于《隋龙藏碑》。
4月,以日本奈良市唐招提寺第八十一代长老森本孝顺为团长的国宝鉴真和尚像中国展访华团、以日本东大寺别当清水公照任团长的鉴真大师像来华巡展寺院团以及日本唐招提寺访华团共数十人,来大明寺参加鉴真大和尚干漆夹纻坐像在鉴真纪念堂安放仪式等系列活动。
森本孝顺长老赠送的石灯笼安放在鉴真纪念堂前,并亲自点燃长明灯。
扬州、南京、上海等各地群众数十万人前来大明寺瞻仰。
12月23日,能勤当选中国佛教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
1979年
为迎接鉴真坐像从日本回中国(扬州、北京)巡展,扬州地方政府对大明寺进行了全面整修:铺设了上山石阶、开辟了汽车登寺盘山道,寺内佛像重新贴金,殿、堂、馆、室、亭、台全面装修。
1973年
11月,鉴真纪念堂落成。
1963年
3月23日,以大谷莹润为团长的日本宗教界知名人士来扬参加法净寺佛教法事活动,探寻鉴真遗迹。
4月26日~28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谢觉哉来扬视察观光法净寺。
10月13日~15日,由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设计的鉴真纪念堂在大明寺举行奠基仪式。以金刚秀一为团长的日本佛教代表团专程来扬参加奠基仪式和纪念鉴真和尚圆寂1200周年法会。以安藤更生为团长的日本文化代表团同期来扬参加活动。
1962年
3月,由中日友好宗教恳谈会名誉会长大谷莹润为团长的日本佛教代表团来扬参拜法净寺。
1957年
8月,江苏省人民委员会颁定法净寺(大明寺)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47年(民国36年)
重修法净寺庙宇佛像告竣,江宁王家锦为撰《重修法净寺庙宇佛像碑记》。
1946年(民国35年)
江都(今扬州)佛教会举办超度抗日阵亡将士法会,法净寺住持昌泉会同诸山长老持诵与祭。
1944年(民国33年)
住持昌泉与程祯祥募资,由王靖和董理工程,重修庙宇佛像,修建四松草堂。
1934年(民国23年)
邑人王柏龄重修平远楼,住持圣涛主其事。
1932年(民国21年)
江苏省教育厅编审室主任易君左多次游平山堂,有游记,载《闲话扬州》。
4月8日,佛学大师欧阳竟吾游平山堂,有碑刻记载。
1929年(民国18年)
六月三日,扬州各界举行总理孙中山奉安追悼法会,法净寺僧众与会诵经。
马福祥游法净寺,为平山堂题“坐花载月”匾。
1928年(民国17年)
郁达夫游平山堂,作《扬州旧梦寄语堂》。
1926年(民国15年)
九月,李根源游法净寺、平山堂,撰《镇扬游记》。
1922年(民国11年)
志安继皎然接法净寺住持任。
1921年(民国10年)
日人高洲太助主两淮盐务稽核所事,游法净寺,考知鉴真大师东渡传法,嘱该国文学博士常盘大定为撰碑记,民国11年(1922年)勒石寺内。
1915年(民国4年)
法净寺山门颓圮,殿宇失修,住持皎然复募,运使姚煜重葺,并建复天王殿,汪时鸿撰碑文,王景琦书。
1914年(民国3年)
李正衡游平山堂,住持皎然为鼓《高山流水》之曲,有文以记。
1907年(清德宗光绪三十三年)
著名诗僧、中华佛教总会第一任会长八指头陀敬安来扬州,游平山堂,有《平山堂怀欧阳公》诗。
1895年(清德宗光绪二十一年)
住持星悟禅师葬双鹤于第五泉东,名“鹤冢”,湘南李郁华为撰铭。
1983年
5月22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主席李先念参观大明寺。
1982年
3月,国务院行文列扬州大明寺为全国汉族地区重点开放寺庙,江苏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大明寺为省级重点文保单位。
1981年
3月,能勤当选为江苏佛教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会长。
1980年
1月,大明寺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开放。
3月,法净寺恢复大明寺原名,寺额集字于《隋龙藏碑》。
4月,以日本奈良市唐招提寺第八十一代长老森本孝顺为团长的国宝鉴真和尚像中国展访华团、以日本东大寺别当清水公照任团长的鉴真大师像来华巡展寺院团以及日本唐招提寺访华团共数十人,来大明寺参加鉴真大和尚干漆夹纻坐像在鉴真纪念堂安放仪式等系列活动。
森本孝顺长老赠送的石灯笼安放在鉴真纪念堂前,并亲自点燃长明灯。
扬州、南京、上海等各地群众数十万人前来大明寺瞻仰。
12月23日,能勤当选中国佛教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
1979年
为迎接鉴真坐像从日本回中国(扬州、北京)巡展,扬州地方政府对大明寺进行了全面整修:铺设了上山石阶、开辟了汽车登寺盘山道,寺内佛像重新贴金,殿、堂、馆、室、亭、台全面装修。
1973年
11月,鉴真纪念堂落成。
1963年
3月23日,以大谷莹润为团长的日本宗教界知名人士来扬参加法净寺佛教法事活动,探寻鉴真遗迹。
4月26日~28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谢觉哉来扬视察观光法净寺。
10月13日~15日,由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设计的鉴真纪念堂在大明寺举行奠基仪式。以金刚秀一为团长的日本佛教代表团专程来扬参加奠基仪式和纪念鉴真和尚圆寂1200周年法会。以安藤更生为团长的日本文化代表团同期来扬参加活动。
1962年
3月,由中日友好宗教恳谈会名誉会长大谷莹润为团长的日本佛教代表团来扬参拜法净寺。
1957年
8月,江苏省人民委员会颁定法净寺(大明寺)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47年(民国36年)
重修法净寺庙宇佛像告竣,江宁王家锦为撰《重修法净寺庙宇佛像碑记》。
1946年(民国35年)
江都(今扬州)佛教会举办超度抗日阵亡将士法会,法净寺住持昌泉会同诸山长老持诵与祭。
1944年(民国33年)
住持昌泉与程祯祥募资,由王靖和董理工程,重修庙宇佛像,修建四松草堂。
1934年(民国23年)
邑人王柏龄重修平远楼,住持圣涛主其事。
1932年(民国21年)
江苏省教育厅编审室主任易君左多次游平山堂,有游记,载《闲话扬州》。
4月8日,佛学大师欧阳竟吾游平山堂,有碑刻记载。
1929年(民国18年)
六月三日,扬州各界举行总理孙中山奉安追悼法会,法净寺僧众与会诵经。
马福祥游法净寺,为平山堂题“坐花载月”匾。
1928年(民国17年)
郁达夫游平山堂,作《扬州旧梦寄语堂》。
1926年(民国15年)
九月,李根源游法净寺、平山堂,撰《镇扬游记》。
1922年(民国11年)
志安继皎然接法净寺住持任。
1921年(民国10年)
日人高洲太助主两淮盐务稽核所事,游法净寺,考知鉴真大师东渡传法,嘱该国文学博士常盘大定为撰碑记,民国11年(1922年)勒石寺内。
1915年(民国4年)
法净寺山门颓圮,殿宇失修,住持皎然复募,运使姚煜重葺,并建复天王殿,汪时鸿撰碑文,王景琦书。
1914年(民国3年)
李正衡游平山堂,住持皎然为鼓《高山流水》之曲,有文以记。
1907年(清德宗光绪三十三年)
著名诗僧、中华佛教总会第一任会长八指头陀敬安来扬州,游平山堂,有《平山堂怀欧阳公》诗。
1895年(清德宗光绪二十一年)
住持星悟禅师葬双鹤于第五泉东,名“鹤冢”,湘南李郁华为撰铭。
1893年(清德宗光绪十九年)
六一头陀星悟住持平山堂。
农历十一月十四日,著名居士高鹤年游访平山堂,事载《名山游访记》。
1883年(清德宗光绪九年)
抗法名将总兵欧阳利见重刊《平山堂图志》。
1880年(清德宗光绪六年)
徐仁山都转踵成于后,杨应桓撰碑记。
1879年(清德宗光绪五年)
运使欧阳正墉重建欧阳文忠祠于谷林堂后,并书“六一宗风”匾。李元度撰碑记,住持常达立石。
1875年(清德宗光绪元年)
八月,海云上人住持法净寺,方浚颐、徐仁山等应海云之邀,于九月重阳日来蜀冈登高。
两江总督刘坤一游法净寺,为平山堂题“风流宛在”匾。
1872年(清穆宗同治十一年)
方浚颐为平山堂题“平山堂”匾。
1870年(清穆宗同治九年)
法净寺住持悟堂呈准两淮盐运使方浚颐募修重建寺宇及平山堂,蒋超伯有记。
1853年(清文宗咸丰三年)
太平军占扬州,法净寺、平山堂尽燬。
1765年(清高宗乾隆三十年)
住持澄朗修寺前清平桥(炮石桥)成。
乾隆第四次南巡,正月出发,五月回京。
二月,乾隆幸平山堂,改大明寺为法净寺。澄朗迎驾,奉敕题“法净寺”额。
乾隆题《平山堂》绝句八首,泐石真赏楼;七律一首,泐石接驾厅东;《再游平山堂即景》绝句八首,泐石真赏楼。
七月,运使天水赵之璧撰《平山堂图志》成。
1762年(清高宗乾隆二十七年)
乾隆第三次南巡,正月出发,二月十四、四月初一,先后幸平山堂,题诗多首。
1757年(清高宗乾隆二十二年)
乾隆第二次南巡,正月启行,二月幸平山堂,先后写有七律二首、《雨中即景》七绝六首、五月回京。
1751年(清高宗乾隆十六年)
乾隆第一次南巡,正月出发,二月幸平山堂,题七律一首。
程梦星撰《平山堂小志》成。
1742年(清高宗乾隆七年)
汪应庚编《平山揽胜志》成。
1739年(清高宗乾隆四年)
汪应庚建洛春堂于平山堂后,面南三楹,种牡丹数十株,旁有丙舍五楹,花时裙屐咸集。
1738年(清高宗乾隆三年)
汪应庚于蜀冈西新开莲塘,得古井,味永而甘,语者云是古第五泉,郡守高士钥著铭并序。
1719年(清圣祖康熙五十八年)
康熙御赐内织绫幡,悬挂于寺。
1705年(清圣祖康熙四十四年)
康熙第五次南巡,临幸大明寺、平山堂,御书“澄旷”、“平山堂”及“贤守清风”匾,悬堂中。
继丽杲昱西堂后,公迎焦山定慧寺敏修玉和尚入主大明寺。程梦星诗云:“犹带焦公洞里云”,谓此。
1690年(清圣祖康熙二十九年)
道宏禅师退居吉祥禅院,法嗣丽杲昱西堂继席。
1684年(清圣祖康熙二十三年)
康熙首次南巡,临幸大明寺、平山堂,御书“怡情”匾额悬楼上,题《平山堂》七律一首。
1676年(清圣祖康熙十五年)
五月朔,江北地震,大明寺后万佛楼震坍。
1675年(清圣祖康熙十四年)
汪懋麟拓平山堂后隙地建真赏楼。
1673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
山阴金镇出任扬州知府,次年七月,议修平山堂,九月经始,十一月落成。
1663年(清圣祖康熙二年)
道宏和尚募建山门、地藏殿、方丈室,殿宇廊庑,焕然一新,孔尚任有记。
1659年(清世祖顺治十六年)
受宗旨和尚示寂,法嗣道宏德南和尚继主方丈。
1657年(清世祖顺治十四年)
重建大明寺。郡守傅哲祥出书,公延赣州善庆庵曹洞三十世正传受宗旨和尚来扬住持,立十方丛林,为大明寺开创曹洞祖庭。
1645年(明福王宏光二年)
清兵陷扬州,屠城十日。大明寺毁于战火,僧徒星散,山虚梵冷,钟静谷寒,庄严佛地鞠为樵牧之场。
1639年(明毅宗崇祯十二年)
盐漕御史杨仁愿重修大明寺。
1593年(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
扬州知府吴秀于故址修建寺宇,重修平山堂,推官赵拱极撰记。
1507年(明武宗正德二年)
住持广胜建伽蓝祖师殿。
1505年(明孝弘治十八年)
住持大方示寂,法嗣广胜继任方丈。
火光禄文津捐建天王殿五间,叶观有记。
1493年(明孝宗弘治六年)
福智沧溟大师示寂,法嗣大方继席。
关陕鹾客集资,建大明寺大雄宝殿,设立金像,规模雄伟。
1457~1464年(明英宗天顺年间)
冲彻堂禅师弟子福智沧溟,朝五台,返扬适野,见摘星楼(今观音山)西隙地,启请郡守王宗贯、卫使李铠建小庵,得古井,发现“大明禅寺”残碑,各方捐资,建法堂五间,东西廊庑、庖库庾粗备。学士罗玘有《重修大明寺碑记》。
1269年(宋度宗咸淳五年)
以李庭芝为两淮制置大使,兼知扬州。初,元兵构望火楼于平山堂,张平弩以射城中,庭芝筑大城包之,名“平山堂城”,募汴南流民二万人以实之。
宋元之交,寺毁于战火。终元之世,湮没无闻。
1231年(宋理宗绍定四年)
叛将李全屯兵平山堂,攻围扬州。朝命赵范、赵葵率兵平叛。正月元夕,城中放灯张乐,姑示整暇,全亦往海陵载妓,张灯平山堂,宴蒙古宣差,骄惰自肆。范、葵挥军突进,全兵溃,败走新塘(今湾头),获全尸。
1225年(宋理宗宝庆元年)
史岩之增修平山堂。
1210年(宋宁宗嘉定三年)
大理少卿赵师石除右文殿修撰,起帅维扬,复修平山堂,楼钥有记。
1190年(宋光宗绍熙元年)
扬州太守郑兴裔重修平山堂,有记。
1163年(宋孝宗隆兴元年)
扬州太守周淙重修平山堂,洪迈有《平山堂后记》。
八月初九,杨岐六世大慧宗杲禅师,圆寂于临安径山,世寿75岁,孝宗赐谥“大慧禅师”。
1161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
金主亮陷扬州,驻兵摘星台与平山堂。寺毁、塔圮。
1102~1106年(宋徽宗崇宁年间)
大明寺普惠塔有泗州大圣示现。
1092年(宋哲宗元祐七年)
苏轼知扬州,为纪念恩师欧阳修,于平山堂后建谷林堂。
1080年(宋神宗元丰三年)
苏轼自彭城移守吴兴,过扬州,有《西江月》“三过平山堂下”词。
1069年(宋神宗熙宁二年)
三月十七日,临济宗黄龙法派创始人慧南圆寂于隆兴(今南昌)黄龙山崇恩禅院,世寿68岁。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赐谥普觉禅师。
1063年(宋仁宗嘉祐八年)
直史馆丹阳刁协自工部郎中领扬州府事。次年,重修平山堂,沈括有记。
1049年(宋仁宗皇祐元年)
临济宗杨歧始祖方会圆寂于潭州云盖山海会寺,俗龄54岁,塔于云盖山。
1048年(宋仁宗庆历八年)
欧阳修守扬州,构厅事于寺之坤隅,江南诸山,拱揖堂前,若可攀跻,名曰“平山堂”。
1039年(宋仁宗宝元二年)
宋庠以参知政事知扬州,有《登大明寺塔》五律及五古各一首、《游大明寺》五古一首。
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
僧可政募民财建塔七级,名曰“多宝”,郡守王化基以闻于朝,赐名“普惠”。
栖灵寺自会昌灭法后,湮没无闻。入宋,就原址重建,恢复“大明寺”原名,称“大明禅寺”,时人称塔亦曰“大明寺塔”。
975年(宋太祖开宝八年)
十二月十六日,禅宗法眼宗永明延寿禅师圆寂于西湖永明寺(今净慈寺),世寿72岁,葬大慈寺,宋太宗赐额寿宁禅院,谥智觉禅师。大师生平主张禅教兼重、性相融合、禅净双修、熔各种思想和实践于一炉。清雍正曾赞他“超出历代诸古德之上”、“六祖以后永明为古今第一大善知识”。明清以还,扬州禅宗寺院多奉禅净双修宗旨,本此。
958年(南唐中主中兴元年)
闰七月初五,禅宗法眼宗创始人文益圆寂于金陵清凉寺。中主李辍朝数日,以示哀悼。奉迎文益法身葬于江宁丹阳乡,谥“大法眼禅师”,赐塔名“无相”,法嗣有吴越国师天台山德韶、江南国师文遂、高丽国师慧炬。德韶传余杭延寿。
955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
下诏废佛,天下寺院凡无赐额者一律废除。法器、经像、僧尼并入大寺安置,今后不得造寺,严格出家手续。令两京及诸州每岁造僧账两本,一本奏闻,一本申祠部,有死亡还俗者皆随时开落,废除寺院30336所。
949年(南汉乾和七年)
禅宗雪峰义存法嗣云门宗创始人文偃圆寂于曲江云门山广泰寺(今广东乳源县北),世寿86岁,后谥“大慈云匡真弘明禅师”。弟子洞山守初、双泉师宽、德山缘密、香林澄远,人称云门四哲。
901年(唐昭宗光化四年天复元年
禅宗曹洞宗良价弟子本寂圆寂于宜黄曹山,弟子葬其全身于曹山西麓,谥曰“无证禅师”,塔名“福圆”。
883年(唐僖宗中和三年)
禅宗沩仰宗灵祐弟子仰山慧寂禅师圆寂。
869年(唐懿宗咸通十年)
三月,曹洞宗创始人良价圆寂于宜丰县同安镇石陂村之洞山广福寺。懿宗赐谥悟本禅师,灵骨安置于慧觉塔中。
867年(唐懿宗咸通八年)
正月初十日,禅宗临济宗创始人义玄圆寂于大名府兴化寺,懿宗赐谥慧照禅师,塔名“澄灵”。
853年(唐宣宗大中七年)
正月初九,禅宗沩仰宗创始人灵祐圆寂于宁乡大沩山,世寿83岁,墓塔在大沩山右栀子园。宣宗赐谥“大圆禅师”。
850年(唐宣宗大中四年)
禅宗洪州禅黄檗希运圆寂于宛陵开元寺。
裴休著《传法必要》传世。
847年(唐宣宗大中元年)
诏云:“佛教虽云西方之教,无损为政之源”,并称:会昌废佛“厘革过当,事体未宏”,宣布凡会昌所废寺庙“有宿旧名僧复能创修,一任住持,所司不得禁止。”
846年(唐武宗会昌六年)
武宗逝世,宣宗即位。诏书有“佛尚不杀而仁,且来中国久,亦可助以为治”。命僧尼依前隶功德使,不隶主客,所度僧尼,仍令祠部给牒。
845年(唐武宗会昌五年)
敕天下寺院不许置庄园,又令检勘天下寺舍奴婢财物等,一一指实具录奏闻。七月,令并省天下佛寺,上州留寺一所,下州并废。上都,东都每街留寺两所,寺留僧30人,其余寺院拆毁,僧尼还俗。中书请令天下废寺铜像钟磬,委盐铁使铸钱;铁委本州铸为农器;金银鍮石等像付度支;百姓家金银铜铁之像,一概纳官,违者以禁铜法处分。以僧尼改隶鸿胪寺收管。八月,武宗发布废佛诏书,共拆毁大寺4600所,招提、兰若40000余所,还俗僧尼260500人,收充两税户,收膏腴上田数千万顷。
844年(唐武宗会昌四年)
七月,令拆毁天下山房兰若、普通佛堂、义井、村邑斋堂等未满200间不入寺额者。其僧尼尽勒还俗,充入色役。敕令毁拆天下小寺。
843年(唐武宗会昌三年)
栖灵塔毁于火。
敕焚烧大内佛经、埋佛、菩萨、天王像等。九月,因追索潞州奸细,杀害僧人500余。
842年(唐武宗会昌二年)
三月,开始废佛。十月,敕天下所有僧尼解烧炼、咒术、禁气、背军身上杖痕鸟纹,杂工巧,曾犯淫、养妻、不修戒行者,一律还俗,僧尼个人财物,除衣钵外,收纳入官,听候处分。如爱惜财物、愿意还俗者允许还俗,充两税户。僧许留婢一人,尼许留婢两人,其余奴婢,一律由本家收管,无家者官卖。
839年(唐文宗开成四年)
日僧圆行、常晓携所得经籍文物,同附使舶返国,弘传密教法旨。
838年(唐文宗开成三年)
日僧圆仁、圆行、常晓等同以清益僧身份,随遣唐使来华求法。常晓入栖灵寺从文璨阿阇黎受金刚灌顶及太元密法。
826年(唐敬宗宝历二年)
冬,刘禹锡与白居易会于扬州,同登栖灵寺塔,各有诗以纪。
815年(唐宪宗元和十年)
诏停寺观开讲,恶其聚众,虑生变乱。
南海经略使马聪上疏,为禅宗六祖慧能请谥,敕谥大鉴禅师,柳宗元为撰碑铭。
814年(唐宪宗元和九年)
禅宗百丈怀海圆寂于洪州新吴(今江西奉新)百丈山,唐穆宗赐谥大智禅师。著有《百丈清规》,为禅门奉为规范。
804年(唐德宗贞元二十年)
日僧空海大师随日本遣唐使来华,师从长安惠果大师,习密宗,后又至扬州大明寺求法,归国后,建立真言宗,称为“东密”。
790年(唐德宗贞元六年)
禅宗石头希迁圆寂。
767年(唐代宗大历元年)
刘长卿以检校祠部员外郎出为盐铁转运使判官,驻扬州,有《登扬州栖灵寺塔》诗。
日本国使遣唐,扬州各寺始闻鉴真圆寂噩耗,先后在大明寺、龙兴寺举行追思法会,僧俗集者数万人,向东号泣参拜,数日不绝。
763年(唐代宗宝应二年)
五月初六日,鉴真圆寂于奈良唐招提寺,世寿76岁,日本朝野震悼。
756年(唐肃宗至德元年)
设立淮南节度使,治广陵。以高適为御史大夫、广陵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采访使,有《登广陵西灵塔》诗。
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三年)
鉴真一行抵达日本国都奈良,受到日本各阶层人士及天皇隆重欢迎。在唐招提寺讲律传戒,“从此以来,日本律仪,渐渐严整,师资相传,遍于寰宇”,成为日本律宗始祖。
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年)
十月二十九日,鉴真秘密离开龙兴寺,于扬州登船直向黄泗浦,随日本遣唐使回国船,于十一月十五日夜启航。随行弟子法进、思托、昙静、义静、法载、日僧普照暨其他同行者共24人。十二月二十日抵达九州南部的秋妻屋浦(今日本鹿儿岛秋目浦),历时十一载,终在第六次东渡成功。
751年(唐玄宗天宝十年)
鉴真一行,自海南辗转返扬州,第五次东渡仍告失败。
749年(唐玄宗天宝八年)
荣睿病逝端州(肇庆)龙兴寺。
诗人李白客游扬州,有《秋日登扬州西灵塔》诗。
748年(唐玄宗天宝七年)
六月二十六日夜,鉴真、荣睿、普照、祥彦、神会、光演、顿悟、思托、德清等12人,暨水手18人自扬州新河湾启程东下至狼山,船出海口,风向不顺,十一月,在署风山遇飓风,漂流至海南岛的振州。十月十四日,律宗淮南东塔宗大师江都人法慎,寂灭于扬州龙兴寺。
744年(唐玄宗天宝三年)
鉴真暂住阿育王寺,从初春到夏末,巡回奔走于浙江诸寺院,一面开坛讲学,一面筹款东渡,事为越州(绍兴)僧人得知,劝阻不成,向官府控告日僧荣睿、普照诱骗鉴真东渡出海,荣睿被捕,押解京师,普照以匿民家得免,第三次东渡失败。
同年冬,荣睿因病获释,逃回阿育王寺。鉴真汇合徒众,取道南下,途经黄岩禅林寺。时因弟子灵祐会同扬州各寺执事,请官府出面阻止鉴真渡海涉险,致被追踪拦截,押解护送回扬州,第四次东渡失败。
743年(唐玄宗天宝二年)
八月,荣睿与普照经无罪开释,与鉴真筹备再次东渡。十二月下旬自扬州登船,出大运河口,循江东下入海。在浙江海面遇大风暴,船在桑石山触礁,人员困栖海岛8昼夜。明州官府将鉴真一行17人送鄮县(今宁波)阿育王寺安置,二次东渡失败。
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
日本青年留学僧荣睿、普照仰慕鉴真高名,专程来扬州大明寺谒见,启请东渡传法。
鉴真筹备远航船只、粮食、药品及佛像、经典,分储大明寺、开元寺、既济寺中,随行僧高丽人如海以与道航不睦,赴淮南采访使衙密告:“有僧道航,造船入海,与海贼连。”道航、荣睿、普照被捕,船只被没收。首次东渡尚未启航,即告失败。
717年(唐玄宗开元五年)
弘播南山律宗于江淮之间的道岸(文纲弟子)圆寂,世寿64岁。
713年(唐玄宗先天二年、开元元
禅宗六祖慧能自曹溪回新州(今广东新兴)故居。八月初三,奄然迁化于国恩寺,世寿76岁。
鉴真26岁,由长安返扬州,先后在龙兴寺(大云寺)、大明寺讲经传法,计30年,授戒度人达4万余。
708年(唐中宗景龙二年)
鉴真从长安实际寺律宗名僧弘景(恒景、行景)法师受具足戒。
707年(唐中宗景龙元年)
鉴真由扬州经洛阳至长安,参访游学。
706年(唐中宗神龙二年)
禅宗北宗神秀圆寂。
705年
鉴真18岁,离开大云寺,拜会稽龙兴寺道岸学戒律。
701年(武周长安元年)
鉴真14岁,随父赴大云寺拜佛,向父求出家,父奇其志,许焉。投智满门下为沙弥。
698年(武周圣历元年)
律宗东塔宗怀素圆寂。
688年 (武周垂拱四年)
鉴真大师出生于广陵郡江阳县。
677年(唐高宗仪凤二年)
禅宗六祖慧能在曹溪宝林寺说法,门人集为《坛经》。
667年(唐高宗乾封二年)
十月初三,律宗南山道宣圆寂于终南山。高宗下诏全国寺院供奉道宣真容图像。
601年(隋文帝仁寿元年)
诏天下诸州名藩建灵塔,遣沙门30人,分道送舍利于30州。时晋王杨广为扬州总管,于十月十五日率文武百僚及僧众360人,奉舍利入函,即以建塔。以梵僧有云:“此大觉遗灵,留与供养”,故以“栖灵”为名,大明寺亦改称栖灵寺。
528年(梁武帝大通二年)
法朗在青州出家,后到建业向宝誌禅师学习禅法,又向大明寺听彖律师讲律。
520年(梁武帝普通元年)
禅宗初祖普提达摩自南天竺到广州,梁武帝迎至建康。同年至北魏,入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二祖慧可。
463年(刘宋孝武帝大明七年)
建康竹林寺高僧广陵人慧益于四月浴佛日在钟山南麓自焚宏法。
459年(刘宋孝武帝大明三年)
竟陵王刘诞据广陵反,孝武命始兴公车骑大将军沈庆之率兵讨诞。自四月至七月,城破,诞被杀。诏命“广陵城中士民,无大小悉杀之”,沈庆之请“自五尺以下全之,其余男子皆死之,女子以为军赏”,犹杀三千余口。鲍照为作《芜城赋》。
457-464年(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
创大明寺于蜀冈,寺以孝武纪年为名,盖寺始创于其时,惟具体年月,史乘失载。
441年(刘宋文帝元嘉十八年)
南兖州刺史临川王刘义庆礼请天竺国沙门迦达多来广陵结居,译经宏法。
440年(刘宋文帝元嘉十七年)
广陵人最早登入佛门、光耀史册的净土宗高僧昙诜圆寂于庐山东林寺。
191年(汉献帝初平二年)
徐州牧陶谦使丹阳笮融督广陵、下邳、彭城运漕、融坐断三郡委输以自入。大起浮图祠、塑造佛像、广设法会,施食于路,佛教自此传入广陵。
公元67年(汉明帝永平十年)
相传明帝感梦求法,遣使蔡愔赴天竺寻求佛法,迎请中印度迦叶摩腾、竺法兰来华,以白马驮经至洛阳,明帝为建白马寺,共译《四十二章经》,传为佛教传入中国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