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务公告:
     
 
 名胜美景
   西园流芳
   欧阳祠
   平山堂
   黄石假山
   船庁、楠木厅
   待月亭、九曲池
   鹤 冢、印心石屋
   康熙、乾隆御碑亭
   平远楼、谷林堂
   天下第五泉、美泉亭
 大明寺
   大明寺
   大雄宝殿
   卧佛殿
   弘佛亭
   栖灵塔
   鉴真纪念堂
   鉴真学院
 历代墓冢
   汪懋墓
   石涛墓
   五烈墓
   能勤墓
   李炳墓
   莲溪墓
   瑞祥墓
   熊成基墓
   许霭如墓
   行吉墓
   诗僧慧琳墓
  栖灵塔
 
 
栖灵塔
 

    栖灵塔共九层,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唐代诗人李白、高适、刘长卿、蒋涣、陈润、刘禹锡、白居易均曾登临,并留下千古绝唱,反映了被誉为“中国之尤峻特者”的栖灵塔气势磅礴、高耸云天的雄伟气概。

 

    栖灵塔自唐会昌三年(843)毁灭,大明寺只剩“栖灵遗址”,而无栖灵宝塔,香客和游人深深引为憾事。到了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僧人可政募集资金建造了一座七级多宝塔。这座宝塔又于南宋时毁圮,自此,大明寺再也没有重建栖灵塔之举。

 

    时值1980年,鉴真大师像从日本回扬州“探亲”,各界人士倡议重建栖灵塔,励图宏业。大明寺僧众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多方筹集资金,准备兴建。1988年,大明寺主持僧瑞祥法师在该寺东园择址奠基,仪式隆重,并立石为记。瑞祥法师圆寂后,能修法师赓续其志,募化资金,虔心操作,企求早日建成栖灵塔。

 

    根据扬州市计委“扬计(93)字第313号”《关于扬州大明寺重建栖灵塔项目计划》的批复,大明寺将设计要求委托于扬州市建筑设计院。首先为栖灵塔定点及方案设计,市领导及有关单位非常重视,从1993年3月23日至7月29日,魏芝田副市长及朱加强副秘书长和市建委、规划局、文管会、园林局、宗教局、建筑设计院、大明寺等单位,在先后召开的八次会议上共商大计。其中有两次还特邀东南大学潘谷西教授、同济大学路秉杰教授论证。栖灵塔的定点及方案最终在7月29日确定。扬州建筑设计院聘请潘德华带领工程技术人员,根据有关栖灵塔的点滴文献记载,复经实地调研、考察国内现存唐塔,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设计了这座仿唐宝塔。新建塔为仿木构楼阁式。原设计欲制成木塔,可惜优质大直径的杉木在国内很难筹集,于是更改方案,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与木构结合。平座、剪力墙为混凝土,铺作做三层钢筋混凝土、二层木构。剪力墙上贴斗拱、木枋等,建成仿木构楼阁式。塔为方形,九层;各层东西南北每四柱三间,一门两窗,平座,腰檐,平座与屋檐由斗拱支撑,出檐大而平,柱以腰鼓形,窗形直棂,凸现唐代建筑风格。

 

    建筑用料,精心检选,木石两大类,尤加重视。所有木制构件材类,一律用自然生长杉木,并认真阴干,严格杜绝掺用、误用速生杉木和松木。石材则预先详细了解材质的抗压强度与理论重量及色彩,经选定后方进料使用。

 

    栖灵塔塔身方形,底层平面为22米×22米,面积484平方米。九级佛塔置于2.50米高的承台之上,塔下设地宫,深4米。建筑总面积1865平方米。塔高各层不一,第一层8.10米、第二层7.15米、第三层6.55米、第四层6.45米、第五层6.35米、第六层6.25米、第七层6.15米、第八层6.05米、第九层7.40米,塔尖8.55米,包括地宫在内总高度73米。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加上海内外缁素大众、护法檀越广种福田,共襄盛举,集得重建栖灵塔资金,终于在1993年8月27日破土动工,开机钻探,12月7日打入桩基,工程桩柱36根,另有锚固桩9根,每根桩径为0.9米,桩深25米。经过两年多的紧张施工,于1995年岁末落成。

 

    栖灵塔的底层台基、踏道的基面皆为花岗岩麻石。台基的压栏石、衬土石、角石、角柱、隔身板柱等石构件,皆安装严密,处置妥贴,尺寸标准,衔接得天衣无缝。踏道的阶石、副子石、衬土石、象眼石等构置精良、美观大方,与台基交圈,榫接得珠连璧合。

 

    一至九层地面、楼面、平座面皆为清水磨砖架空层。方砖厚60毫米,龙墙宽240毫米,上座1∶1黄粘土,石灰膏,加百分之五水泥,掼浓铺设,软下方砖,复用油灰腻平砖缝。

 

    外墙、内墙,所有现浇、预制的裸露的混凝土浇制的柱、墙、梁、枋、斗拱等构件,一律为清水模板,不加粉刷,表面显得平整、光洁。

 

    屋面,铺设银灰色琉璃筒瓦,“五样”。瓦铺盖时,严格按“压六露四”搭接瓦面。檐口瓦当每隔一块,中部预留直径40毫米的孔,供避雷系统用。铺设时用1∶1煤碴屑、纸筋石灰,另加百分之三的水泥苫背。屋面由于出檐较大,超过了斗拱出跳尺寸,故在圈梁上预留椽窝,以加强椽尾压槽。

 

    栖灵塔“铺作”,参照佛光寺大殿与南禅寺大殿的斗拱作法,但昂头未采用国内的“批竹昂”,而取日本唐招提寺金堂“方斗昂”,以其不失古风。“补间铺作”,依旧参照山西佛光寺大殿的做法,即“出跳下减斗和一华拱”。

 

    栖灵塔楼梯,依唐人刘长卿《登栖灵寺塔诗》“盘梯接云气,半壁栖夜魄”诗意,作“壁内析上式”梯形。另据佛教教义,和尚上殿念经,是由门的左边进殿,念完经靠右出殿,作顺时针行走,故塔中楼梯也依顺时针盘旋而上。楼梯栏杆用卧棂做法。

 

    塔内外,上下天光,皆用油漆细加髹刷。拱眼壁、栏额与腰串之间,柱与柱之间,腰串与地袱之间,心柱与柱之间油漆成白色;门窗、天花、梁枋、斗拱、椽等油漆成紫檀木色。两种色彩分明,相映成趣,十分悦目。
栖灵塔的一些建筑设置、配件、装饰,设计时也颇具匠心,构思巧妙,内涵丰富,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采用内外槽做法,内槽内供七世佛:释迦牟尼佛、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拘楼孙佛、拘那含佛、迦叶佛。每层四面同四尊。外槽内供游客回拜,即千佛绕毗卢之意。二是一至九层须弥座,施1150只莲花瓣,寓塔毁至重建时隔1150年。三是塔设金铎,分置在仔角梁、塔刹、华盖,四道铜索各36只,合计108只。依《三藏法数》闻钟声,除众生108种烦恼。

 

    新建成的栖灵塔气势雄伟,在绿杨城郭的许多地方远远地就能目睹这九级浮屠的风姿。游览大明寺,在大雄宝殿廊檐左序东折处就发现有一通道,入通道即可抵达栖灵塔前。塔尖刺入云端,塔的第三层四面各自悬挂一块长方形的“栖灵塔”蓝底金字匾。宝塔每层四角的飞檐下,皆垂有风铃,清风吹来,叮当作响,与塔内传出的梵音浑为一体。

扬州大明寺 | 浏览指南|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组织结构图
中国·扬州·大明寺
苏ICP备13038054号-1 扬州大明寺 www.damingsi.com